這個假日去看了一位92歲的阿嬤,阿嬤永遠都坐在客廳的一隅,雖然她年紀大,但看起來很健康,耳聰目明,說話清晰,而且話匣子一打開就有點停不下來。好多天前阿嬤打了好幾次電話給我,一直問什麼時候有空過去,不忍心讓老人家失望,特地去看了她一下。阿嬤育有三男三女,她的孩子也多半都是阿公阿嬤了。
阿嬤住在舊式的日式建築,那是以前的公家單位宿舍,阿嬤的物質生活都還好,孩子們也都算有在關心照顧這位老媽媽,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,阿嬤她沒有講話對象,總是自己一個人靜靜的坐著,等待著日出和日落。或許她年輕時過度的操勞,現在的阿嬤身軀是佝僂的,手杖不離手,站起來的時候,整個人看起來是成90度的彎著腰,腰桿是永遠挺不直的,所以她無法走遠,頂多是在屋子裡走幾步路。
阿嬤語重心長的告訴我說:「Amy,人如果長壽一定要幫自己留老本,才不會加重孩子們的負擔,孩子長大了賺了錢總是會先想到要照顧他的妻,子,誰會先想到老父母。」,我懂阿嬤的意思,因為她雖然三餐無虞但其實內心的寂寞與苦悶是無法說出口的。也許我是一個外人,阿嬤可以毫無保留的把心中的苦悶統統說出來,不用耽心傷害了哪個孩子。
在阿嬤家講話講了大半天,想離開時,她老人家硬是不讓我走,非要我再留一下,還要我把削好的蘋果吃了才准走,拗不過老人家的心意多留了一下,雖不捨還是得離開。
回家的路上我真是五味雜陳,心裡想著:每個做父母的總是把最好的留給孩子,但當孩子長大時,留給父母的多半是寂寞。這又讓我想到,多年前外婆還在世時,我大概每個月去看她一次,外婆也總是不讓我離開,晚年的外婆一個人獨自住在山上的老家,沒有老伴,沒有兒女的陪伴,孤伶伶的一個人,內心的寂寞可想而知,她總是靠著左鄰右舍的關懷與協助渡過她的每一天。一直到有一次去看她時找不到人,鄰居說被大兒子接去住了,還問我是社工人員嗎?後來在大舅家是最後一次看到外婆,但那時她已經不認識我了,好感慨!!
我一直想從前的養兒防老,是不是已經不適用在21世紀的社會,我思考著幫自己存養老金是不是比養兒子來得重要!!!